NEWS

最新消息

  • 2024-04-08 牙齒牙膏一切都OK了嗎?撫慰2024-04-03日花蓮大地震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台灣加油再加油!請參閱口腔健康QA(51)台式蚵仔煎淺說-2

 

牙齒刷乾淨了固然是第一要務,但再好吃的可口食材,一旦存放過久或一煮再煮之餘,不無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調味料來力挽狂瀾,甚至於還會發生所謂的食物中毒事件咧!食色性也,男女之間的私密生活品質不亦是類似如此呢?---幾乎每次都是濃妝艷抹一成不變,要不然就是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的,重口味的肉食日子久了,雙方皆會既累又膩的,乃至於最後草草結束掉此段叫好卻不叫座的感情生活,終究彼此感覺已經不對盤了,感情也就跟著覆水難收了唄!---只是不曉得後來誰吃虧了?而誰又佔了便宜咧?應該惟有當事人,自己才是最心知肚明的吧!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喔?!如果馬子能夠氣質與肉體兼顧,則好色獸男夫復何求哉?!


 

 

 

 

 

 

牙膏刷牙了沒?這回可不是牙周或齟齒的肆虐,而是那病從口入的食安死亡事件了耶?!2024年3月下旬台北寶林茶室爆發了所謂的炒粿條中毒事件,不幸至少造成了2名用餐者的已然急猝死亡(係唐菖蒲柏克氏菌產生之邦克列酸毒素所造成的敗血症和猛爆性肝腎衰竭),一時之間疑似粿條中毒食物遂突然之間成了當紅炸子雞(過時的小量粿條食材與之前所添加的醬料,事後其實是很難掌握的,地方政府衛生局第一時間,恐無能力完全應付的下來)耶?那麼粿條食物本身又是什來歷成份呢?Well,粿條者又叫粄條或板條or通稱作河粉,乃係源自於中國大陸兩廣地區的一種在來米粉的米漿加工食品,由於中國華南地區氣候高溫多濕,不產麥子作物,但南方人又想要吃北方的麵條食物,而有了粿條食物的橫空出世囉,其中尤以廣東客家人擅長料理,之後更發揚光大傳入了中南半島諸國的華人圈,使得越南河粉或馬來西亞甚至於到新加坡的粿條食物都揚名立了萬唄;且有意思的是,除了牡蠣蚵仔(生蠔)以外,粿條食物中的許多成份,例如像是在來米粉漿和太白粉(木薯粉)&地瓜粉等作料,竟然和台灣的當紅蚵仔煎有著高度的重疊咧,只是二者後來的烹飪&醬料因地域文化差異,各自不同演變欸,皆可稱得上是亞洲地域的著名美食小吃,亦見證了先人們的非凡飲食智慧成就欸!                圖片為新加坡的炒粿條食物,原則上屬於福建潮州式的烹飪味道,粿條雖呈疊片狀但味卻鮮甜可口,醬料基本上並不會用到所謂的椰奶調味(註:惟有發酵的老椰肉餅食材,才會滋生唐菖蒲柏克氏菌,新鮮的椰子肉並無問題,不然東協各國的椰子肉食客們,恐怕早就每天都要毒死了一票人),而是所謂的甜醬油. From Wiki

 

 

 

 

 

 

 

牙齒健康和饞嘴美食豈可輕忽乎?造訪台灣夜市攤販,如果從來都沒有吃過蚵仔煎,就猶如是入寶山空手而回咧?可見得蚵仔煎份量與名氣之大!---依照一般市面上蚵仔煎的烹飪作法,蚵仔煎材料大致上可以分為3大塊Part,分別為:(1)食材(2)粉料(3)調味料---于(1)食材Part:台灣蚵仔煎有蚵仔,小白菜和雞蛋等代表性的在地食材;而(2)粉料和(3)調味料的部份,其角色係站在積極輔佐(1)食材Part口感滋味的定位建立囉---,那麼(2)粉料又包含了那些蚵仔煎的餅皮組成份呢?依照實務經驗所顯示,應該不外乎有地瓜粉,太白粉與在來米粉呦,且其中以在來米粉最具關鍵重要性!主要是借力於在來米粉(長條狀的在來米比起短圓的蓬萊米較乾瘦鬆硬一些,可直接磨成粉,用來做成蘿蔔糕或米粉及發糕的主原料;而含澱粉20%左右,由日本人在台灣育種開發出來黏度適中的蓬萊米種,後來則是發展成製作寧波年糕的必備食材;另外端午節的粽子,是由黏度最高的糯米所製成,和在來米&蓬萊米截然不同)的質地較輕硬些,可以增加蚵仔煎餅皮的Q彈度,與太白粉(木薯粉)&地瓜粉的餅皮沉澱作用相互平衡咧;至於(3)Part的調味料,則是番茄醬和白味以及砂糖擔任大綱,目的乃根植於台式蚵仔煎色香味(蚵仔煎紅色塗漿源於番茄醬,白味噌釋出持久豆香,大量砂糖係讓整道小吃料理甜味顯著)的調和鼎鼐囉,於是乎高糖&高蛋白質屬性的台式蚵仔煎終於橫空出了世誒;但話說回來,天底下哪有什麼白吃的蚵仔煎呢?只怕口腔健康同時亦要付出沉重代價(不論是甜食或是蛋白質食物殘渣,皆是口腔菌類的最愛食物之一,後遺症不堪想像)唄?!蚵仔煎粉絲們最好還是要先三思再享用美食呦!

產品搜尋 Products Serch

 

為濃縮閱覽頁面,本群組將不定時主動刪除資文與退群組員,組員可重新再選擇加入,尚祈見諒

產品目錄 Products

店鋪資訊 SHOP

電話
02-2999-3877
公司地址
249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609巷14號7樓之10(湯城園區14號大樓)

營業時間
星期一~六 13:30~20:00
星期日・國定假日  公休
© Vitamin101. All rights reserved.